在PET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切粒过程中,水解是常见的工艺风险之一。PET分子结构对水分较为敏感,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降解反应,导致分子量降低、颜色变黄、物性下降。针对这一痛点,水下切粒机在应用于PET造粒时,需通过多项工艺调整以降低水解风险。
首先,原料预干燥是防止水解的关键步骤。PET原料需在专用干燥设备中处理,控制水分含量低于50ppm。干燥过程温度需保持在160℃以上,并持续4小时以上,以确保内部水分充分排出。干燥不充分将直接影响下游切粒稳定性与成品性能。
其次,熔体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应尽可能短。长时间高温停留将加剧分子链断裂,形成不稳定熔体流。通过调整螺杆结构与转速,可提升熔体流速,减少高温暴露时间。
模头与切粒区域的温控系统需精准。若模口区域温度过高,PET将进一步水解;温度过低则可能引发熔体冷凝堵模。保持模头温度在稳定区间内,并结合模具绝热设计,有助于稳定切粒状态。
水下切粒机的冷却水温对水解亦有间接影响。若水温过高或流速不足,冷却不及时会导致熔体在模口处滞留,从而增加降解风险。使用恒温控制系统对水温进行调节,是保障粒子迅速定型与避免热延迟的有效手段。
在真空排气系统方面,通过加强排气段抽真空效率,可有效将熔体中的挥发性水分排出,进一步减少水解发生的概率。系统密封性及脱气装置布置是否合理,将直接影响造粒品质。
综合控制原料含水率、熔体停留时间、切粒区热管理与冷却系统配置,能有效解决PET在水下切粒过程中的水解问题,为回收料再利用或瓶片造粒等工艺提供技术保障。